滴滴、美团主导的新商业创业潮推动线上生意占到了整体经济的30%,剩余的70%的纯线下生意,将在未来10年内完成线上线下一体化,也就是OMO时代。
疫情袭来,点燃了企业奔向OMO的火苗。疫期,部分企业因受线下实体经济的冲击,开始转向线上开展业务,奔向OMO。但是如何奔向OMO?
奔向OMO,线上线下一体化
O2O是Online to Offline,是打通线上线下的意思,主要是指C端业务,这种模式主要是针对网店不能给消费者线下场景体验、而线下实体店又客流枯竭,如果把网上和网下的优势结合起来,通过网购引流,对接到实体店,让消费者在享受线上优惠价格的同时,又可享受线下贴身的服务。
那OMO呢?
OMO的英文全称是Online Merge Offline,就是线上线下融合,它比O2O更进一步的是:适合所有的企业。也就是说,不论是B2B的业务,还是B2C的业务,通过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一体化服务模式,定时定点向客户提供高度精准、高度个性化的服务。
从O2O的模式,演变到OMO的模式,最大的背景变化就是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,这次疫情的出现,使人们突然发现,没有线上能力的企业越来越难以活下去,这将加速各行各业、各个企业向OMO模式的转型。
今天的课程,我们一起来分享向OMO模式转型的话题,我们从五个方面进行探讨:
1、决定纯线下企业存亡的线上能力;
2、做出开发线上能力的战略决断;
3、断然行动,带领团队向线上进军;
4、合纵连横,拓展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模式;
5、经营可视化,迈向智慧企业。
先看一个案例,有一家化肥企业,是零牌顾问机构的老客户,我们在2月11日~20日连续十天的时间,给全国近200位营销人员做了一次系列营销培训,主题是《农资企业优势营销》,全程网上直播,这是家非常传统的纯线下企业,平时都不怎么做培训,这一次紧锣密鼓的线上培训把所有营销人员都调动起来了。
董事长说,之所以提出云营销体系建设的需求,是现在的疫情时期见不到经销商和零售商,但是春耕准备又必须开始,而化肥企业抢占市场,在这个时候靠得的是速度。
我说:是呀。疫情过去之后,公司服务的海量农户,散落在全国各地、田间地头,如果有了云营销体系,打通了线上和线下,公司就可以随时随地与农户互动,提供贴身服务,这个体系越早建立,越有先发优势。
实际上,打造云营销体系,就是打通全价值链,打造农资企业的新营销,这意味着这家公司迈进了新的发展阶段,正在缔造企业未来的历史。
化肥企业如何打造云营销?这就得分析:纯线下农资企业是如何服务客户的?
分析之前先搞清楚两个基本认知,在这个基础上,进一步分析三个问题,加起来一共是五个问题:
第一,农资企业的客户是谁?
第二,化肥企业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?
第三,化肥企业是如何通向客户的?
第四,农资企业如何进行优势营销?
第五,化肥企业如何常态化地跟客户在一起?
现在,我们一个一个问题来分析,进而发现,最传统的化肥企业,是可以迈向OMO的,在今天的时代也必须迈向OMO。
补充一下,这家公司是我在农资行业的第一家客户,接下来的分析全部是我的原创成果,也是得到客户高度认同、正在推进的思路。
搞清服务对象,界定目标客户
第一个问题,农资企业的客户是谁?
农户是化肥企业的服务对象,显然,除了农户,化肥企业还有其他的服务对象,包括农业企业、政府、消费者等等。下面,我们重点以农户为例子进行说明:为什么我们要搞清楚服务对象?怎么界定好我们的目标客户。
为什么要搞清楚服务对象?
只有清晰地知道公司给谁提供服务,我们才能聚焦目标客户,更好地理解客户;只有正确地理解客户,才能向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。
可是,化肥企业把最终客户定位为农户,还是太泛了,全国农户数量那么庞大,家家都是我们的目标客户吗?只要会买化肥、会种作物的农家,就是我们的目标客户吗?那些不讲理的、只要价格低的农户就是我们的目标客户吗?显然,我们忙不过来的,服务不了所有的中国农户。这个时候,就要更加聚焦。
我认为,在中国农村市场,化肥企业的目标客户应该是新锐农民,当然,这里说的“新锐农民”是指他所在的家庭,这样说方便理解。
什么是新锐农民?就是有想法、有见识、有追求的农户主,他们在家里说了算,不甘平庸,他们努力奋斗、发家致富,他们容易接纳新鲜事物、敢于尝试,他们胆子大、行动快。总之,他们是中国农民中最上进的那一群。
新锐农民,我给他们起了另外一个更形象的名字,叫新时代的“孙少安”。
孙少安是谁呢?年纪大一点的同学可能知道,他是路遥的长篇小说《平凡的世界》里面的主人公,是改革开放初期陕北农村敢闯敢干、发家致富的带头人,当然他发家致富不只是靠种地,主要是办砖厂,这部长篇小说后来拍成了电视连续剧。
所以,农资企业的客户是新时代的“孙少安”,服务好新时代的“孙少安”,就能带动一批中国农户,更好地耕耘中国这片热土。
激发兴奋点,创造客户价值
第二个问题,我们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?
我们拿一种应用场景来思考,就是现代种植,客户需求的是种植技术服务,也就是前面提到的,农户需要生产安全、质优、令消费者安心、健康的农产品,他们需要提质、增产、增收,但是很多人技术上并不专业,怎么养土、怎么施肥、怎么做田间管理、怎么商品化、怎么对接市场、怎么打开销路,总是有些方面农户是需要专业支持的。
这个时候,农资企业,不论是销售网点、还是品牌企业,谁能够融入他们、提供合适的服务,谁就会受到“孙少安”们的欢迎,农户们就愿意跟这个企业长期在一起。
所以,化肥企业一定要由产品思维向业务思维转变:过去我们提供的是产品,现在我们提供的是业务,在现代种植这一应用场景中,我们提供的业务是作物营养技术服务,这个技术服务就是作物营养方案;基于作物营养方案,就会用到企业的产品套餐。
所以,我们要转变观念,在产品观念之上,建立业务观念,客户需求产生于应用场景,对接客户的应用场景,提供解决客户痛点或者激发客户兴奋点的业务方案,进而获得项目化或者产品化的订单。
所以,农资企业与农户的共同的价值追求,就是提质、增产、增收。农产品一定要商品化才能增收,面向市场提供高·精·尖·新·奇·特的商品,才能既增产又增收。
化肥企业就是这样,基于养土技术和作物种植技术,为农户提供作物营养技术服务,帮助中国农民生产安全、质优、令消费者安心、健康的农产品,实现提质、增产和增收。这也是几乎所有农资企业的价值所在。
农资企业要做的是帮助中国农户发家致富,化肥企业的好产品在田间地头,没有技术服务,就没有好产品 。
以化肥企业为例,资企业营销定位就是:深耕田间地头,赋能中国农业。无私服务,天道酬勤。
具体来说,营销部门的使命是帮助农户提质、增产、增收;帮助经销商和零售商做强、做大;培养拉多美品牌粉丝;
而营销人员的职责呢,就是是做农户的技术顾问,做经销商和零售商的经营顾问,公司的的品牌大使。
融入圈子,奔向客户
第三,化肥企业是如何通向客户的?
过去:化肥企业离农户太远。
化肥企业要经过经销商、再到零售商,最后才能到农户。甚至说只到达经销商,零售商长什么样都没见过,或者到了零售商,又不知道农户的需求是什么。
从化肥企业、经销商、零售商、农户的路径如果中间出现阻断,化肥企业就没办法到达产品最终的用户。
化肥企业要缩短客户距离,就得改变通往客户的路径。
现在,化肥企业要融入农户,要见得到他们,要跟他们常在一起。走到田间地头,要和他们见面、交谈,要知道他们的需求,让他们得到企业提供的作物营养技术方案,种植管理技术指导。
与各相关方合作,共同服务中国农户。
除了化肥企业的经销商、零售商,还有其他农资组织、各级政府和科研机构等等,尤其是各个地方有实力的农资综合服务提供商。
融入当地圈子。
这里说一下融入不仅仅是关系的融入,更是要提供价值。比如化肥企业可以调研当地种植的难题,把其他地方相应的种植成功案例进行分享,开展专家讲座及交流,或者通过企业各地的网络进行资源的置换等。
未完待续...(连载中)